|
前几天,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有朋友问我:你对这份纲要怎么看? 我说:这是一份非常面面俱到的文件,但通常来说面面俱到就意味着是各部门相关文件的汇总和精简,不会有太多新提法。最值得关注的,是那种专门针对某个具体领域的文件,那里边通常会有大动作,比如去年7月份关于双减16页A4纸。 朋友说:我正要和你说呢,这份文件中有一句话是“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我看到微博上有人对此的解释是双减政策可能松动,学而思和新东方又要回来了。我笑了笑,回答道:看文件要认真阅读全文,对某件具体的事,要关注是否和以往的说法相一致,是否出现了新提法。 关于民办教育与校外培训,纲要文件中的原文是: 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面规范校外教育培训行为,稳步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 在双减文件中,开篇就有一句话叫“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机关公文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持续规范和全面规范的提法是一致的,这代表着奉孝对于校外培训的政策没有改变,关于学而思和新东方这种教培行业龙头机构即将回归的解读纯属胡乱猜测,没有任何依据。 前几天,教育部还冒着北京全城38.7度的高温,联合十二个部门共同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目的就是进一步落实双减,打击违规补课。看得出来,对制止校外补课这件事,他们是下了决心的。或许未来十年内,教培行业都将隔三岔五就遭受重锤。 朋友继续问:房地产在被敲打了几年之后,都可以再次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什么对教培行业不能有改变? 我回答:你说的是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致辞的事吧?房地产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根部早已遍布各个角落,根本不是教培行业这样一个区区的小草能比得上的。房地产和银行早已息息相关,你看看银行股以及房地产股的走势就知道了。银行的重要性我就不说了,为了银行,健康码都能变颜色。所以即便只考虑银行,房地产都不能倒。 朋友发扬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那你对学区房的未来怎么看?我说:目前的趋势是小学初中都就近入学,小升初全面取消点招和择校,中考录取校额到校和教师大轮岗成为主校额到校,意味着每个孩子都只需要和本校的学生进行竞争。想考上重点高中,关键是要考过本校的其他同学。 另外,教师全面轮岗政策广泛实施之后,不同学校间的师资力量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学区房可能会消失,但学区之间的差别会一直存在。所谓传统意义上的学区房,指的是单纯追求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因为校额到校之后,通常按学校的人数来确定名额,所以不同学校之间升学率几乎相同。 但是不同学区的家长群体是不同的,在那些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区域,家长群体多为高学历中产,他们更加重视教育,也更善于教育孩子,所在学区内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和学习成绩肯定也相对更好。如果非要选择学区房,还是要选择那些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区域,这些区域的房子,我愿称之为“新学区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