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勺资讯

2022年,呼和浩特楼市分水岭,涨跌趋势已成定势

都说本轮楼市下行,源于三年前的“口罩”事件以及“五道红线”的收紧。2020上半年呼和浩特的各家房企还在拼了命地争当地王,下半年的销售数据就圆滑得像地平线了。


先兆已来,只是购房者还在套用历史经验,以为楼市的低迷是暂时的,一如2014年那段房价蛰伏,一飞冲天的经历一样。

u=1320875586,3825130707&fm=253&fmt=auto&app=120&f=PNG.webp.jpg

“盛宴不是不开启了,只是时间往后推了。”这回许多人都说错了。


房企曾引以为豪,大肆宣扬地“高负债、高周转、高度金融化”的“三高”政策,被炒房者活学活用:极速抄底、借贷买房、套现就走。有买有卖,有建有炒,一切看上去,严丝合缝,十分丝滑。



殊不知,有句成语叫“如履薄冰”。


人在冰上走,人身安全全放托付给了脚下冰层的厚度。问题是,开发商们早就知道,冰是薄冰。


为什么要在冰上走,是因为冰面的对岸是无数财富。所以明知冰面很薄,也义无反顾。而且,这么长时间以来,冰不是好好的嘛。


似乎谁也没想到,春风还没吹来,冰就化了。


呼和浩特房地产陆沉的信号是某大的暴雷。


原来曾经的七折购房和付全款享优惠,是人家用购房者的钱补自家的窟窿。窟窿越补越大,只好摊牌。


姜太公直钩钓鱼,不是钩的错,是此前的窝打得太好了,鱼自己往鱼篓里跳。准备抄底的购房者被当头一棒。宇宙第一房企推倒了第一张牌,然后多米诺效应就开始了。


最为重要的是,房企暴雷,撕下了开发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遮羞布。



于是,隐藏的愤怒开始爆发了。呼和浩特香墅嶺西区业主,和全国许多烂尾楼盘业主同频共振,发布了强制停贷告知书。


2020年下半年,房企的老板们嬉笑着说,最冷的冬天来了。但歌照唱,舞照跳。


2021年全年,房企的老板们板着脸说,冬天已经来了。冬天来了,春天就不远了。


2022年至今,房企的老板们已经无语了,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此时,国中有大鸟,三年不蜚又不呜,可劲地散布疫疠,让市场一片萧条。


余音绕梁,三天也就散了。但是,伴着政策面的房地产余音,三年未尽。


国内房地产的龙头,万科的郁大拿,说企业现状是“活下去”,然后又整出一句,“房地产已经进入黑铁时代”。仿佛是打入房地产内部的007,要不就是郁大拿的嘴“开过光”,房地产被说得一说一个准。


看红火的,火灭了。看热闹的,人散了。



但是,对呼和浩特房企而言,他们是否意识到,房地产的底层逻辑变了,未来卖房,购房者的心理也变了的情况呢?


2022年,呼和浩特楼市的分水岭已经到来了。


增量房的光芒正逐渐淡去,存量房的时代来临。


商品住房的光芒正逐渐淡去,租售并举的脚步已经听见声响。


房价不是购房者的必选项,物业和配套才是王道。


当房子不具备投资属性,购房者疯狂买房的举动就会遏止,对房价的涨跌也不会过于敏感。此刻,谁找到了购房者常态下的核心诉求,谁就取得了房地产下一个航道的先发优势。谁能伴飞国家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整,谁就会冲出红海走向蓝海。


可是,三年没教会房企明白道理。三年时间里,房企在竭尽全力地拆东墙补西墙。这个时候,让他新回炉再造,一没那个心情,二没那个时间,三没那个本钱。更真实的原因是,开发商走不出待了近三十年的舒适圈。


况且,拿了地王头衔的房企,骑虎难下。准备割韭菜的房企,无人问津。今时今地,如之奈何?


卖房不拿房价做必选项,也就意味着,楼市从卖方市场转转到了买方市场手里。现实语境下,房企该思考的是靠什么让购房者买单。


近日,高层发布了对房地产的16条举措,被称为是从“救项目”到“救企业”的全方位救市计划。


房企们似乎又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冬捕”了。铁口断房友情提醒,千万别不要以为“冰河期”又来了。窃以为,这是因为高层意识到大病不能虎狼药。把房企稳住,把楼交好,把购房者安顿好,慢慢地消弭房地产带来的巨大影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冻,自然也要慢慢来。


各位房企大佬,切莫得意忘形,且居安思危吧。


返回顶部 seo seo